近年来,国家提倡新文科,呼吁高校师生聚焦现实问题,打破学科壁垒,引入跨学科思维。新蒲京响应国家号召,一直在探索新文科视野下艺术与其他学科多元混融的研究范式。2022年3月10日在224教室举办的一场学术讲座可以视作一次小的尝试。本场学术活动的主角是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、博士生导师周志强,题目为《唯美主义的耳朵——声音文化研究视野中的流行音乐批评》。题目所具有的新异性和学术含量,吸引着基础理论系副主任袁凯、王鹂、孙勇丹、人文社科高等研究院陈会亮等教师,以及新蒲京2020、2021级全体学硕和部分专硕,早早地占据了整个阶梯教室。
首先,周老师梳理了声音研究的谱系:第一阶段,文学作品中的声音描写;第二阶段,文学自身的声音问题;第三阶段,文字和声音的关系所具有的社会学背景;第四阶段,声音的社会学研究;第五阶段,声音政治。每一阶段,周老师都结合具体案例进行解说,如诗词、文言文、声音技术等,为在场师生理解声音研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思路。
在声音研究的导入环节之后,周老师带大家认识了本场讲座的关键概念:声音政治。在周老师那里,声音政治分为四个内容:声音霸权、声音的技术政治、声音政治批评、声音的资本主义。在一段广告视频带给听众一份静谧之后,周老师对其声音的阶级性做了精彩解读。
讲座的重点是流行音乐的声音政治。以《花房姑娘》的三个不同版本为例,周老师展示出一首歌曲所内涵的声音角色的嬗变,而流行音乐声音政治的四个时段:私人絮语-精英雅语-日常俗语-杂语混搭,更是让在场师生听到改革开放四十年所发生的轰轰隆隆的社会剧变。最后,郭鹏老师为本场讲座做了总结。他指出,可以从表征这个概念理解流行音乐:流行音乐如何“代表”了社会?并提醒同学们从惯常的音乐艺术分析跃升至文化政治批评的可能性。
在《差异与重复》中,德勒兹赞美了当诸种能力被推到极限时所爆发出的力量:“每一次都是由一种差异的自由形态唤醒了能力,并将这种能力唤醒为这一差异的不同者。”在这个意义上,本场讲座唤醒了听众的差异之力,并将自身塑造为一场事件。没有学科的边界,只有优美如论文般的语言,没有枯燥的图解,只有活泼泼的曲风。主讲人熟稔调动历史、文学、艺术领域的丰富资源,激发着在场师生的想象力。
或许,未来的研究力量正在台下涌动着……